摘要: 思看科技利用自主研发三维扫描仪,为文物保护领域提供适用于3D数字采集、精准修复、永久保存以及数字化传播综合解决方案,助力古老石窟在高科技加持下重焕新生,延续千秋万代!
巍巍华夏,万古河山。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连绵不断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丰富的文化宝藏。
然而,历经千年风霜,这些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都不可避免地在岁月长河渐渐消逝。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如何保护并利用好我国丰富的文物资源,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湖南卫视芒果TV制作的纪录片《这十年》,专题讲述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革新壮举。
思看科技联合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受邀参与录制《这十年》数字化专题——当国宝遇上数字化,致敬文物保护者!
看3D技术如何助力古老石窟的保护工作,让静谧不语的千年古佛,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焕发新生。
01 云冈石窟三维数字化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武周山南麓,依山开凿,气势恢宏,是中国第一个皇家营造的石窟,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武周山南麓,依山开凿,气势恢宏,是中国第一个皇家营造的石窟,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
云冈石窟面临两大挑战:首先,经过1500年的历史洗礼,石窟的生命力正在快速凋亡;此外,石窟造像是不可移动文物,大多数人并没有机会亲自到现场参观。
因此,为云冈石窟建立数字化档案,把人类文明的印记更好地保存下来,传承下去,就变得迫在眉睫。
此次云冈石窟的数据采集与修复工作,存在不可忽视的客观困难:
1. 造像体积庞大,遭受长期高温高湿、微生物的侵蚀,造成部分佛像局部严重受损。
2. 部分造像长期处于露天环境,受损相当严重,数据采集难度大。
3. 由于文物本身的珍贵性和不可替代性,且石窟表面纹理细节复杂,采集过程还要避免因人为接触而破坏文物表面形态。
针对以上痛点,思看科技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依托高精度数字化技术,完成对石窟高保真三维数据的采集工作。
我们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TrackScan对造像整体结构进行扫描,通过其无需贴点非接触式测量技术,1:1真实还原造像细节。对于佛龛表面色彩的还原则使用iReal彩色三维扫描仪,完美呈现佛像表面生动色彩。
TrackScan标配3种工作模式,可依据不同应用场景自由切换测量模式。具有无需贴点、智能追踪、精确扫描的特点,扫描速率可达260万次每秒,极速捕捉造像全貌数据。7束平行蓝色激光,精度可达0.025mm,精准还原造像表面纹理细节;单束蓝色激光扫描,清晰获取造像死角位置的三维数据。
对于部分造像局部缺失的请况,工作人员通过对其他佛像进行三维扫描数据比对,用来修复缺失的部分数据。
思看科技通过三维扫描为云冈石窟创建数字档案。同时,三维扫描技术还可以结合3D打印技术等比复刻石窟实物模型,以保存它们的历史原貌,丰富传播形式,让石窟文化走出大同,走近大众!
除此之外,思看科技的3D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还有诸多探索。思看科技联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受邀参与东方卫视《守护石窟》栏目,完成飞来峰石窟造像数字化保护工作。
02 飞来峰石窟三维数字化
在飞来峰的洞穴及沿溪峭壁上,雕刻着从五代至宋、元时期的石刻造像470多尊,是我国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造像群。历经千年风霜,飞来峰造像险象环生:危岩崩塌、渗水侵蚀、溶蚀、风化、酸雨等等,严重威胁造像的生命。
依照传统拍照+测量的数据采集方式,不仅对采集设备和人员要求很高,而且数据完整性和真实性都难以保证。因此,用数字手段把文物当前的状态尽可能完整、高清、本真地记录下来,让它的生命力延续千秋万代,便成为飞来峰石窟保护的头等大事。
飞来峰造像群作为典型的南方石窟,数字化过程中也面临其特有的困难:
1.飞来峰植被茂密,微生物繁殖旺盛,需要克服植物对数据采集的干扰,避免微生物导致的颜色变化。
2.飞来峰石窟造像依山而建,地势复杂险峻,为了不影响参观,往往数据采集工作需要在夜间进行。数据采集工作需要克服光线和地理条件带来的多重挑战。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借助思看科技的三维扫描设备TrackScan,完成了飞来峰石刻的数字化工程,精确获取了飞来峰石窟造像数据,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