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思看科技携手优联智造,联合助力独立艺术家陆人捷老师,通过3D扫描&3D打印技术重现《山海经》
“中国文化崛起的时代到了”
过去、现在,美国有漫威、DC、迪士尼等文化
获得世界的认可未来,传承千年的中国文化,定将在世界再次绽放
——陆人捷
陆人捷,中国,独立艺术家
擅长油画,陶瓷,雕塑,装置等艺术表现形式。代表作《陆人捷的山海经世界》是完整的全系列山海经陶瓷沙盘,内容包含山海经人物、神兽、植物、地理等等,更由此衍生中国文化IP。代表作《中国龙》更是如今唯一一张包含1800个非遗文化的画中画巨作。
文化基因 破圈传递
作为中国传统志怪古籍,一部《山海经》包罗万象,混沌世界,光怪陆离。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以山海入世,促传统觉醒。
相外·山海经系列原创造型
在科技与艺术共奏的当代,陆人捷老师从原始崇拜、神话传说和已有千年历史的古籍中汲取创作灵感,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从现今大众审美角度出发,结合3D扫描、3D打印技术,打造《山海经》系列文化IP巨作。
通过809个微缩雕塑、340平米山海世界沙盘、百米山海图、沉浸式光影互动空间、AR沉浸式玩法、新手村(大学生美育基地、课外实践基地)、音乐剧舞台、造物工坊、手办、首饰、家具、器具、服装等多样形式内容,重构出一个系统性的山海经世界,给予大众中式奇幻宇宙世界沉浸式体验,破圈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基因。
科技智造 守护匠心
由于泥塑材质不易长久保存,为了保证有更好的展出效果,陆人捷老师选择了与思看科技、优联智造进行跨界合作,利用了3D扫描与3D打印技术,成功突破了传统加工工艺,完成了809个精美微缩雕塑的展品制作。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次3D艺术智造之旅!
首先设计师通过思看科技的KSCAN-Magic复合式三维扫描仪,对《山海经》的手工泥塑进行3D扫描,生成1:1的高精度三维模型;
然后,通过优联智造的工业级SLA 3D打印机进行打印,打印出来的产品再经过后处理、喷漆上色等工艺,用时1个月,完成了《山海经》系列的所有展品制作。
通过3D打印制作的微缩雕塑,高效、精致地还原手工艺术的形态,保证了山海经奇幻宇宙的完美呈现。
3D打印成品
除此之外,基于809个雕塑模板,通过3D扫描技术,设计师可对手工作品的三维数据进行优化再设计。
相外·山海经沙盘
获得可用于多工艺生产制造(如3D打印、雕刻、CNC等)的三维数据,进而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选择对应的工艺生产不同尺寸的衍生作品,为山海经的IP打造提供了多业务场景的输出支撑。
由3D扫描采集的三维数据,也可用作雕塑作品的数字化档案建设,作数据储存备份作用。
在作品的展览陈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搬运、移动过程中的损坏或损毁,有了备份的三维数据,可以1:1还原修复大师倾注心血的匠心之作,为大众 “穿越”瑰丽壮阔的山海经世界创造无限可能性。
国潮崛起,共赴未来
过去好莱坞认定的中国神话IP是孙悟空,近年来,随着国潮之风崛起,创作者在内容创作时争先恐后地挖掘传统文化元素,掀起国风潮流。
《西游记》、《封神榜》之后,《山海经》正在成为中文世界的宝藏IP。作为“怪力乱神”界的祖师爷,《山海经》的中式奇幻宇宙正带着独特的时代烙印,焕然新生。
比如华为在商标注册上,简直是注册了整本《山海经》,找准民族品牌定位,用科技描绘上古神力,冠以麒麟、鲲鹏、獬豸等“上古神兽”之名,还将它们绘成主题搬进了手机、手表、平板等设备。好莱坞大片《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也加入了《山海经》中神兽驺吾的形象……
本次思看科技携手优联智造,联合助力独立艺术家陆人捷老师,通过3D扫描&3D打印技术重现《山海经》,是一次对3D扫描、3D打印等前沿技术在未来文化实践新方向的探讨。
思看科技一直立足于自身的技术优势,在万物3D数字化道路上不懈探索。利用3D扫描技术铭记历史,传承文化瑰宝的实例,已屡见不鲜。呼和浩特赛罕区民族文化3D数字化展览项目中也有3D扫描技术的身影,数字化展览的形式,创新亮眼,给大众创设了回顾历史的新途径。
3D数字化展览,历史栩栩如生
3D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通过3D扫描制作3D微缩景观,人像建模效率倍增,模型逼真,为最终苏东坡治理西湖场景的复原提供了重要的三维数据支持。
闲林水库3D沙盘建设
应湖南常德桃源艺术博物馆之邀,思看科技对其有着1300多年根龄的镇馆之宝,进行了三维数字化,再通过3D打印制作衍生周边,让匠心工艺得到更广泛传播。
邂逅桃花源记,数字根雕再现千年桃源雕艺
文化遗产蕴含着民族精神价值,是全人类的文明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在科技与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探索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新方式。
把互联网、3D数字化、3D打印、AR和VR等数字化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使文化遗产“活”在当下,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