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奋进, 3D扫描技术开启航运新时代

一直以来,船舶工业作为为国防建设、航运交通、能源交通、水产渔业和海洋开发等提供主要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船舶工业作为工业的集大成者,正朝着智能化、信息化大步迈进。

 

3D激光扫描检测作为一种新的现代测量技术,因其测量采集数据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便,拥有巨大的效率和成本优势。3D扫描技术在船舶行业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船舶建造的精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我国船舶工业设计制造的综合能力。

 

手持式3D扫描仪作为一种便携式高精3D测量产品,能高效精准地实现对船舶的非接触、无损检测。今天思看科技将和大家一同探讨手持式3D扫描仪在船舶工业的应用空间。

辅助船体创新再设计

 

在船舶产品设计初期,3D扫描技术就能参与其中。对船舶设计而言,新船设计常采用母型船改造的设计方法。母型船改造设计法需要详细的母型船数据供参考。但现实中,往往存在母型船数据缺失或者三维图纸缺失的问题。此时,就需要测量母型船的三维数据。

在引入3D扫描技术之前,若需测量母型船的船身曲面数据,一般会使用划线的办法,曲面的检测精度和划的线密集程度有很大关系。为了达到精度要求,就需要划尽可能多的线,既耗费工时,又浪费人力。

 

而利用3D扫描仪对母型船进行3D扫描,操作门槛低,可利用无接触手段,高效获取其精准三维数据,进而生成三维模型,辅助设计师进行创新再设计。

 

例如,思看的3D扫描技术,就曾在游艇的设计改造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游艇作为一种超级奢侈品,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对游艇的定制化开发设计是越来越多游艇主人的主要诉求。

由于游艇的三维图纸缺失,客户希望通过3D扫描的方式,获取游艇船身的三维数据,通过专业三维软件生成3D模型。为后续游艇设计师对游艇进行二次开发和设计改良提供可靠的三维数据基础,利用低成本实现性能大突破。

 

此次扫描的游艇长达11米,若设备的扫描面幅过小,则容易出现拼接次数过多,累计误差大的问题,最终会导致测量结果无法达到测量精度要求。面对游艇这类的巨大物体扫描,思看科技给出了对应的三维解决方案。

思看科技KSCAN-Magic内置全局摄影测量系统,全球首创红外平行激光大面幅扫描模式,拥有1440 mm x 860 mm的扫描面幅,面对巨大的游艇船体,也丝毫不惧。同时,KSCAN-Magic 精度高达0.020mm,完成高精度的扫描不费吹灰之力。

整个过程中,KSCAN-Magic只用了1个小时就为完成了游艇创新再设计的第一步,利用3D扫描技术,大大简化了设计师后续的建模工作,为船舶行业的制造效率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通过专业三维软件生成的模型,除了用于新型游艇的产品设计与制造,还用于市场活动中的数字化展示,让客户用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示自身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领先进。亦可作为游艇的数字建档,为后期改造提供扎实的数据基础。

 

船舶质量控制

船舶产品结构复杂、品种繁多、精度要求高,因此船舶生产制造商有着快速响应产品设计和检测的需求。3D扫描技术高效精准的天然优势,能够切实解决舶生产制造商的痛点需求。

思看科技应韩国某船舶生产制造商的需求,提供了以光学追踪、无需贴点的三维扫描仪TrackScan为核心的三维解决方案,扫描获取其船舱底部的三维数据,并检测船舱底部的生产质量。

 

在船舶的制造过程中,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船舶的特征数据不可避免会与图纸的公称尺寸存在偏差。高效快速地获取船舶的三维数据及其形位公差是及时控制船舶施工过程、减少拼装错误的重要手段。

 

思看科技TrackScan系列三维扫描仪,三维数据采集精度高、操作简单,无需贴点、无需辅助设备,能够快速精准地捕获船体的数据,并快速生成检测报告。

 

在传统的检测方式中,测量人员需要搭设脚手架,并采用直尺、水平仪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这一高度依赖人工和工具的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甚至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进而影响船舶的生产制造。而3D扫描技术能提高船舶建造的精度、质量和效率,大大缩短船舶制造的周期,优化整个生产流程。

 

除此之外,3D扫描技术也能大大提升船舶零部件制造环节的效率。

 

比如思看曾为客户提供大型船舶推进器组件的质量检测三维解决方案,助其对船舶推进器的生产质量进行控制。

大型船舶的推进器,是由多个组件拼接而成的。每个组件的生产质量,直接影响整体的装配质量,也影响到推进器后期的功能作用。因此需要对每个推进器组件的曲面进行检测,对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思看科技使用TrackScan三维扫描仪,对单片推进器组件进行了3D扫描。​TrackScan凭借其超强适应力与环境感知度,能轻松扫描光亮、黑色物体,面对表面颜色明暗不一的工件,也能轻松获取其精准的三维数据,与数模进行对比分析,完成对推进器组件的质量检测。

 

其他应用空间

 

在今年3月份发生的“长赐”号大型货轮横堵苏伊士运河事件,是近年来造成的最大一次“世纪堵船”事件,给世界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经济损失。

横堵在苏伊士运河的“长赐”号

 

而导致“长赐号”横堵运河的原因,根据目前可公开的材料显示,不排除技术故障或人为因素。因此,对船舶进行定期的维修检测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在船舶维修检测中,3D扫描技术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大幅面扫描高效快速,精细扫描精准可靠,能够对船舶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一次大体检。

 

例如对船用管件的检测,相比于传统方式,利用3D扫描仪进行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管件的三维数据,很大地提升客户的工作效率。

 

船用管件结构多样,空间转角和弯曲角度不尽相同,在制造和检测中都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思看科技的KSCAN-Magic扫描仪配合管件测量模块,先通过高速扫描模式快速获取管件三维数据,利用超精细扫描模式捕捉管件的细节。完成扫描后,通过专业数据处理软件,将扫描所得数据与原始值进行对比,检测管件是否是否达到标准值,确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维修。

除此之外,亦可利用3D扫描技术,对受损的船身进行逆向修复、改造等工作。

 

包括造船、修船、配套、海洋工程在内的完整的船舶工业体系,是保障我国海洋领土安全和维护国家海洋经济权益的重要工业基础。思看科技3D扫描技术会在船舶开发设计、部件装配、零部件检测、维护检修与改造环节,继续为客户提供全新的空间三维信息获取方法,降低检测用人及时间成本,提升效率,优化船舶工业的整体作业流程,助力国家船舶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3D扫描技术在建筑数字化领域的应用:数字阅读建筑,三维勾勒文明

2019年,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让花费一个世纪建造的奇迹,在63分钟的大火中付之一炬。幸运的是,艺术历史学家安德鲁·塔隆早在2015年就曾利用激光扫描,非常精确地记录下了这一哥特式大教堂的全貌,为巴黎圣母院的重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历史建筑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历史建筑数据化,已成为一种社会流行趋势。为这些文化遗产建立数字档案,可对其目前状况了如指掌,还能及时把握其形态变化,若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受损,最后也能通过已存档的三维数据,进行精度很高的修复工作。

 

今天思看科技将和大家开启一场建筑的的3D数字化之旅。多年前的人类文明痕迹,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上海美琪大戏院三维数字化

 

美琪大戏院是著名近现代建筑,建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当时被海内外人士誉为“亚洲第一”,出自中国第一代建筑师范文照之手。

美琪大戏院历史剪影

 

今年1月,思看科技与极致盛放Xuberance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为极致盛放Xuberance的3D设计与3D智能制造方案提供强大的3D数字化产品与技术支持。美琪大戏院的3D数字化工作,就是在二者的强强联手之下完成的。

数字化方案商讨中

 

此次对美琪大戏院进行三维扫描,生成数字模型,建立数字化档案,等于将优秀的历史建筑进行了一次数据存储,让人们能够通过数字来阅读建筑,一同回望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觉醒年代”。

 

其中,美琪大剧院的整体结构是通过大空间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而对于建筑结构上精美的雕花、设计以及内部陈设,则使用KSCAN-Magic,1:1真实反映美琪大戏院的建筑细节特点。

比如,工作人员正使用KSCAN-Magic扫描美琪内部的一台放映机,历史的痕迹可以被毫无遗漏地精准记录。

KSCAN-Magic标配五种工作模式,可基于不同场景应用需求,自由切换五种测量模式。同时,无需接触、高效、精确、“分毫毕现”的特点,获得了设计师们的一致好评。

超精细扫描模式下,凭借着KSCAN-Magic高达0.020mm的扫描精度,美琪内部的建筑花样、摆设等细节,都被一一记录。

此前,思看就与极致盛放Xuberance合作完成了众多3D数字化项目,如上海音乐厅数字化工程与梧林古建筑三维数字化,这个过程中双方通力合作,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上海音乐厅数字化工程

 

上海音乐厅是中国第一座音乐厅,建于1930年,也是上海第一座由中国建筑设计师设计的西方古典风格建筑。

 

上海音乐厅内景

 

 

在2019-2020上海音乐厅大修期间,极致盛放Xuberance借助思看的三维扫描技术完成了这项数字化工程,重点扫描了上海音乐厅标志性的构筑物台口、拱券通廊纹样、建筑装饰纹样、原始灯具等。

以下为极致盛放Xuberance利用思看的三维扫描仪获取“宾至如归”椅的三维数据,生成数字模型,结合3D打印技术,完成与其相关的文创衍生品礼盒。

 

梧林古建筑三维数字化 

 

福建晋江的梧林古村落保留了完整的华侨建筑群,2016年11月,梧林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为了对梧林古村落的华侨建筑群进行更为专业的保护,梧林古建筑三维数字化项目正式启动。

 

通过逆向扫描与正向建模相结合,制作梧林古村落的标志性建筑“枪楼”(修养楼)的数字模型,用于古建筑的线上数字化展示与文化衍生品开发,从而助力闽南文化、侨乡文化的传承。

该项目的工作流程为实地考察-建筑局部扫描-数据处理(正向+逆向)-3D打印。其中,枪楼主体的部分,设计师通过照片正向建模,重要的建筑局部使用三维扫描,扫描的部分包括楼体上比较有特点的装饰雕花、窗沿、立柱、以及一些自然破损痕迹。

 

利用思看科技的KSCAN-Magic与iReal两种3D扫描仪,获取建筑局部数据,得到的雕花、窗沿、立柱数据模型,再结合3D打印,完成实物模型,为文化衍生品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梧林古建筑三维数字化文化衍生作品

 

建筑3D数字化进行时

 

除此之外,思看科技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在建筑3D数字化领域还进行了诸多探索。

比如,思看联合浙江大学,对杭州西泠印社汉三老石室进行了文物保护前的3D数字化及监测工程。

使用思看三维扫描仪,对汉三老石室进行了3D扫描,采集三维数据,为其建立数字档案,了解并分析目前状况,及时监测把控其形态变化,为考古科研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基础。

用数据阅读建筑,用三维勾勒文明,思看科技将在建筑3D数字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文保建筑的精准复建、数字化传播、文创衍生品开发提供了更高效、更精准的解决方案。

效益加倍!汽车冲压钣金件3D自动化检测方案实现成本与效率的良好匹配!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531.1万辆,预计到202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突破3000万辆。某国内造车新势力年产量20万辆,每小时产量30辆,相当于每2分钟就有1辆车下线。由此可见,在强调生产效率、高度自动化的汽车制造领域,对于产品质量的检测效率也有极大的要求。

在汽车制造领域,冲压作为汽车生产的第一步,全自动、大批量、高效生产,是冲压零部件的核心诉求。在此需求下,冲压件的测量与检测也是目前各大汽车厂及零部件厂的质量需求。

本次的客户是国际知名的T1冲压供应商,其客户包括广州本田、广州丰田、日产汽车、五菱、小鹏等OEM主机厂。客户生产的冲压单品种类繁多,总类型多达782个。

首件检测、全尺寸测量、批量分析等检测项目早已是冲压车间对检测设备能力考察的重中之重。加之需实现检测设备在车间现场的复杂环境下工作,且降低对操作员的技能要求,因此客户重点考察检测设备是否能实现检测结果可视化、智能判断,降低营运及综合成本等。

针对以上需求,思看科技为之量身定制了自动化3D检测方案,利用自主研发的AutoScan-T,对其冲压单品进行型面偏差、孔径、孔位置、孔间距、边界、板减的检测分析,克服了传统检测方式的检测难点,高质高效地满足了客户需求。

精准高效,效益提升

AutoScan-T采用纯蓝光和同步追踪光学技术,扫描速率高达1,900,000次测量/秒,精度可达0.025mm,精度不受机器人、导轨等因素影响,实现高效灵活的自动化检测工艺。本次案例中,基础扫描时间都在3分钟以内,小件只需1分钟,为客户的生产效益大幅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

无需贴点,无损检测

基于自动光学跟踪测量技术,无须贴点,无接触即可完成检测,既省去贴点时间,又避免了对工件可能造成的损伤。

操作门槛低,结果实时可见

实时生成可视化报告,若检测到不合格的产品,系统会自动报警,对检测人员的专业要求进一步降低。每次切换产品后,人工在触摸屏上选择相对应的的部品编号,软件自动匹配相对应的工件程序。

检测完成后,对应工件的数据会自动生成,无需人工再次调试。可完全控制产品的生产(首-中-终)检测,省人省时间省检具。

超强环境适应

传统检测手段所需环境要求相对苛刻,而此次AutoScan-T所在工位,范围20米内有一2500吨压机,震感明显,凭借着其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克服震感影响,仅占据一隅,便出色地完成了扫描检测任务。

维护成本低

若采用传统检测方式,换一个车型就要更换检具。且检具的妥善存储,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及仓储成本。相比传统手段,AutoScan-T采用柔性工装,能够适配不同种类的零件,在整体维护成本上有着较大的优势。

无缝集成,定制开发

本次的3D自动化检测方案,与生产线高效无缝衔接,大幅减少质检作业负担。应客户要求,还为其定制开发,扫描后的检测报告在两条冲压线上的显示屏上分别显示。

数据全面,无缝回溯

本次有效测量行程完全覆盖现有全部部品,满足全部尺寸测量,兼顾各种类型冲压单品,满足客户对其782个冲压单品进行型面偏差、孔径、孔位置、孔间距、边界、板减的分析。精准全面的检测数据,有助于后续分析,对于后期的修模、工艺、生产都有预警以及指导作用。

 

此次的汽车冲压钣金件3D自动化检测方案,成功帮助客户节省了大量时间,实现了成本和效率的良好匹配。思看科技会继续打磨自身研发实力,利用3D扫描技术,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精准的三维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效率为王的市场中占领先机。

跟着外交官“走进世赛”,感受思看3D扫描魅力

 

2021年10月12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WorldSkills Shanghai2022)倒计时一周年之际,组委会举行了外交官“走进世赛”主题活动。

思看科技有幸参与其中,工作人员携带自主研发的手持式3D扫描仪SIMSCAN,前往活动现场,为外交官进行了3D扫描的现场演示。

2022年世赛将在上海举行,届时来自全球数千名年轻人将汇聚一堂、同台竞技,进行多达63项的技能竞赛。

思看的SIMSCAN将作为增材制造项目的竞赛设备,协助技能选手制作用于增材制造的3D精准模型,响应“一技之长、能动天下”的活动理念,助力竞赛的顺利开展。

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汇聚了世界顶尖的技能选手,是提高全球节能水平、促进技能交流与发展的平台。

 

世赛增材制造人才培养基地之旅

来自近30个国家驻沪领事机构近40位总领事及高级领事官员出席了活动,各领事官员前往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等三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了解了基地的历史发展,观摩了工业控制、增材制造等世赛项目。

增材制造又名3D打印,是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新增项目。该项目集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和成型技术,通过逐层堆积的方式将复杂的3D模型制造为实体物品。

在该项目中,参赛选手将通过3D扫描仪获取物体的三维数据,通过3D软件建立可编辑的3D模型,并根据比赛要求进行3D打印。

为了保证竞赛的顺利开展,3D扫描仪必须为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精密仪器,且能适应各类环境的需求。

 

感受3D扫描魅力

外交官“走进世赛”主题活动举行当天,各领事官员在世赛集训队选手和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通过思看的SIMSCAN获取了宇航员模型的3D数据,体验了3D扫描和3D打印活动,亲身体会高新科技和竞赛的魅力。

SIMSCAN净重570g,小巧便携,对环境的温度、湿度没有苛刻要求,非常适合在现场开展3D扫描。

其精度高达0.020 mm,扫描速率高达202万次测量/秒,可快速、精准捕捉复杂模型和简单模型的三维数据。扫描获取的点云数据可用于CAD模型制作、3D打印和逆向工程等。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3D扫描获取的点云数据,1比1地还原了宇航员模型的外形,其表面纹理和外形特征和原模型几乎丝毫不差。

3D扫描仪通过三角测量法,将实体物品转换为高精度的3D数字模型。SIMSCAN协助参赛选手轻松、快速、准确地获取复杂物体的几何特征,不受扫描物体大小的限制。只需轻松几步,就能将扫描获取的3D模型打印出来。

思看很荣幸能参与上海世界技能大赛的预备活动,迎接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年人才,共同切磋技艺。行业佼佼者汇聚一堂、同台竞技,一定会吹响职业技能培训的号角,推动行业的兴盛发展。

世界技能大赛简介

世界技能大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大赛旨在向世界展示职业技能教育的优势,并推动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平等发展。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2022年10月12日至17日在中国上海举行

 

思看3D扫描技术,还原云南禄丰恐龙,带你穿越亿万年,重返侏罗纪

2021年十一国庆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特别节目”远古的呼唤——云南禄丰龙化石科考发掘“在世界恐龙谷进行了为期7天的大型直播。思看科技(SCANTECH)非常有幸受邀全程参与”云南禄丰恐龙科考数字化采集与修复“环节,精准获取恐龙化石的纹理肌理特征与三维数据,再通过后期软件进行3D模型重建、3D打印还原恐龙结构,推演2亿年前禄丰龙的形态演变过程。

 

这档特殊板块节目也是对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的一次崇高献礼,呼应了COP15拯救地球生命新计划的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穿越亿万年的中国“寻龙记“

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物。自此之后,地球生物演化的命运,充满了未知。通过研究已灭绝的生物,我们感受到了亿万年来的地球“脉动”。属于中国人的“寻龙记”,早在1938年就已开启了。

云南许氏禄丰龙骨架化石

当时在云南禄丰,发现了一具骨骼化石保存非常完整的恐龙化石,“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杨钟健先生对其研究后,将其命名为“许氏禄丰龙”。这是第一具由中国人自行发掘、研究、装架的恐龙骨架。因此,云南禄丰有着中国恐龙化石之乡的美誉。

 

而最近,云南禄丰市的村民在进行绿化作业时意外发现了两具因大雨冲刷显露出来的恐龙化石骨架,中科院和当地恐龙化石保护中心紧急启动了抢救性发掘工作。为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目光聚焦到禄丰,精心打造了《重返侏罗纪》特别报道节目,带我们聆听远古的呼唤、探访史前生物的神秘世界。

远古密码,3D扫描来破译

在恐龙化石挖掘现场,科考人员从出土、修复、清理、保护、再到完整呈现,展开了全景式抢救性工作。思看科技,倍感荣幸能受邀参与到此次恐龙化石发掘工作当中,帮助考古学家精确获取3D禄丰龙数据与修复重现,为COP15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恐龙化石3D数据采集与还原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户外环境因素不稳定,阳光照射强烈;恐龙化石身长8米,经过上亿年的风化,骨骼结构受损,纹理特征多,数量采集量大;化石的珍贵性和特殊性,不能破坏科考现场恐龙化石的保存形态等。面对这些工作难点,思看3D扫描黑科技却能不费吹灰之力轻松应对。

 

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通过自主研发三维扫描仪TrackScan,利用其智能光学自动追踪原理,采用不贴点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对恐龙化石深入展开3D数字扫描工作。

 

多线激光190万次每秒的扫描速率高速捕捉恐龙化石全貌数据,0.025mm的扫描精度高度还原恐龙化石的所有纹理细节。由于挖掘出的恐龙化石存在着部分缺失的情况,所以工作人员还对多只已挖掘出的同一属种恐龙化石进行三维扫描,用来修复挖掘恐龙化石缺失的部分骨骼数据,用前沿科技为科学家们破译远古密码保驾护航!

3D扫描打印技术,复活禄丰恐龙

这是国内首次对恐龙化石进行3D扫描数字化采集和3D打印。利用便携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已挖掘出的化石进行超精细数据采集与处理,包括骨骼表面凹凸不平的痕迹、化石成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纹理与肌理,都能细致入微地最终呈现。

在完成高精度的3D扫描后,通过专业三维软件,就可以生成禄丰龙的3D模型,更为直观地展现还原的禄丰龙原貌。

在3D打印技术没有出现之前,要1:1还原一具恐龙骨骼是非常困难的,只能依赖技艺高超的艺术家人工手动模拟造型,这不仅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还极度散失了出土化石的原始形态、表面特征。而此次挖掘的禄丰龙,身长8m,身高3m,有接近300块大小形态不一的骨骼,化石体积较大,总体积近30立方米,总重量达到3000-5000公斤。

通过3D扫描真实还原所有细枝末节,连细微的化石裂痕都能真实地还原出来,同时采用了目前最新的高强度光敏树脂作为打印材料实现单体部位的整体打印,打印出来的恐龙骨骼模型仅有300公斤左右。

这个8米长的恐龙实物模型,从3D扫描到3D打印,却只用了20天的时间,让恐龙化石科考工作更精准更高效,助力COP15大会禄丰龙的展示活动,也让考古发掘更加数字化与现代化。

 

恐龙化石3D数字化意义何在

3D扫描与打印完成后,除了可以更为直观地根据打印品了解恐龙样态之外,科学家们也能从准确数据中,获取更多信息,做相关研究,后续了解包括该恐龙是如何生活的、它与同时代的恐龙的关系及其当时的生活环境;

 

可以应用到古生物化石遗址保护、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化石修复、模型制作、博物馆化石标本展示等方面;

通过3D扫描复原禄丰龙,呈现酷炫有趣的AR影像,也提供了更为直观丰富的动态体验如纪录片数字展示等,是先进制造业助力古生物研究的完美体现。

 

远古奥秘,解析生命共同体的人类课题

恐龙化石是过去与现在,甚至未来时空的超强链接,以恐龙研究为纽带,我们能更为深入地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利用3D扫描与3D打印技术,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了人类出现之前的世界。在此衷心感谢此次云南禄丰龙化石科考发掘所有幕后的工作人员。

正是这些孜孜不倦的科考人员和科学专家,找到了打开时空之门地钥匙,为我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研究之旅,去探寻2亿年前地球生命留下的信息含义,让我们能够感悟与感知生命与生物多样性。

 

COP15,思看科技将与您一起探索更多奥秘,谱写万物数字化的新篇章!